咨询热线
0512-65375586传真:0512-65375369
一瓶酒 、一條路 、一桌菜顆果激活一城消費的密碼藏在這裡
走過三星街能聞到國窖廣場傳來的酒香,來到郎酒庄園可以品鑒這裡的新品和陳釀,山河明月·醉酒城裡的酒文化讓人沉醉,酒博會的每個攤位前以及大大小小的展銷會、旅游節上,市民與游客也都可以小酌一杯。
走過三星街能聞到國窖廣場傳來的酒香,來到郎酒庄園可以品鑒這裡的新品和陳釀,山河明月·醉酒城裡的酒文化讓人沉醉,酒博會的每個攤位前以及大大小小的展銷會、旅游節上,市民與游客也都可以小酌一杯。
“走在瀘州街頭,线月,張進受朋友之邀,從廈門飛到瀘州,來到位於三星街的國窖廣場體驗白酒文化。
踏入景區,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1573國寶窖池群,這片始建於公元1573年(明萬歷元年)的窖池,如今仍在持續使用。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瀘州老窖傳統釀制技藝也在這裡得到完整的展示。游客們可以選擇一杯68度的原漿酒品鑒。接過酒杯,張進先聞了聞。“香氣扑鼻,和空氣中的酒香很相近。”再抿上一小口,入口並不辣,整個口腔都被酒香充滿,咽下后還有絲絲回甘。
去年10月,青花郎主題館在郎酒庄園正式啟用。從自然稟賦、原糧工藝、文化歷史、品牌歷程等多個維度,郎酒再次以一個全新的體驗場所,讓青花郎的價值感知沖出傳統白酒的表達與體驗。
在這裡,消費者不僅可以感受青花郎5代進化史,還能在專屬的勾調廳中體驗青花郎“7+20”配方的精髓和“洞藏陳香”的獨特魅力。
無論是瀘州老窖還是郎酒,這一瓶瓶酒早已不局限於在瀘州打開,許多“白酒+消費”的組合已經隨著酒香飄出了瀘州。
3月20日-27日,瀘州老窖“窖主節”於成都構建出一場覆蓋整個春糖季的沉浸式狂歡,點燃數萬名消費者的激情。作為全國糖酒會官方認証活動,本屆窖主節以“濃烈生活場”為主題,通過八大主題日、四大沉浸式展區構建出白酒消費新場景。這些展區,通過美食+美酒+美景相結合的形式,解鎖瀘州老窖的多元飲用場景。
郎酒則在內江設立國內首個郎酒文化體驗館,VIP私享品鑒室、酒趣知識、個性互動……不僅打造了一個購物空間,更向消費者傳達了美好的酒文化體驗。
位於納溪區的山河明月·醉酒城,這個以打造酒文化為特色的街區挖掘整合瀘州酒文化、人文風情、民俗文化、非遺傳承等典型要素,把酒文化貫穿於項目主體,將酒罐造型、酒文化詩詞句融入街區打造,不僅設置有摔碗酒體驗,還把酒元素植入於節目演繹中,將街區活動提檔為文旅節。
酒博會期間,除了白酒、葡萄酒、黃酒外,莓冰酒、果味黃酒、青梅酒、桑葚酒逐漸變成酒博會常客。今年酒博會上,果酒系列又新增了南果梨酒、橄欖果酒、山楂甜酒等,這些低度酒“瞄准”了年輕女性群體。
在瀘州的各種文旅節和展會上,都能見到酒的身影。這瓶酒,被熱情地打開,歡迎著逛展的人們。這瓶酒不但在為他們助興,也在為消費助力。
一到節假日,瀘州市江陽區慈善路、前興隆街的幾家美食店門前就會排起長隊。蒸籠裡的白糕、豬兒粑熱氣騰騰,再配上一碗豆腐腦,不過是瀘州人從小吃到大的早點、零嘴,如今卻因“節假日必打卡的瀘州美食”“排隊兩小時也要吃的白糕”等網紅標簽,成了游客到瀘州后的首選。
瀘州美食眾多,一趟旅程吃不完。人們漸漸發現,傳統美食開始從街頭向工業化、品牌化邁進,推動著瀘州美食IP破圈發展,引領著消費升級。
“麻煩給我线隻麻辣雞發上海。”日前,市民高楊帶著愛人從上海回瀘州看望父母。自2005年畢業后就留在上海定居的瀘州人,每次回家心心念念的都是家鄉的美食,不僅要犒勞思念已久的味蕾,還要打包空運回上海,讓外地的朋友們也品嘗一番。這不是他第一次這樣做了,麻辣雞的口感早就得到了外地朋友們的一致肯定和歡迎。
早在2018年,古藺麻辣雞就已經搭乘四川航空頭等艙,還登上了西藏航空的所有航班。2021年起,小包裝麻辣雞更是隨著西藏航空的部分國際航線,首次“飛”出國門,將瀘州的麻辣鮮香傳遞到世界其他角落。隨著真空快遞、冷鏈速運方式的不斷完善,如今,麻辣雞以最快的速度達到異地餐桌,早已是尋常事。
“天熱了,就放冰箱冷凍室,10天以內吃完是沒有問題的。”7月13日下午5時,瀘州慈善路紅橋豬兒粑店門口對面,臨停的外地車特別多,重慶車主周鷺從店裡打包了一籠豬兒粑,然后又要了5包真空豬兒粑帶走,Kaiyun官网 登录入口說是買給家裡老人。
在旅游熱的帶動下,瀘州白糕、黃粑、豬兒粑這些傳統特色小吃,悄然變成了炙手可熱的網紅美食。
起源於1920年的瀘州白糕,憑借香甜軟糯的特點聞名巴蜀﹔興隆街的林黃粑不僅有現蒸的黃粑、真空打包的黃粑、盒裝和袋裝的黃粑,甚至還有凍起來的黃粑。線上線下銷售渠道的拓展,更是讓黃粑銷售打開新局面,借助電商平台、直播帶貨等方式,瀘州黃粑早就銷往了全國各地。
這些瀘州特色小吃,在傳統制作之中將“原料種植、加工生產、市場銷售”形成閉環,從小作坊開始的美食逐步實現如今的工業化量產,保障原料品質與供應穩定性。銷售卻在“非遺+網絡+電商平台”的串聯中越見發力,直播帶貨等線上銷售,讓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
瀘州美食的破圈之路,是傳統滋味的堅守,也是地域文化的傳遞。這些美食承載著瀘州人的飲食記憶,守著“好吃”的底氣,從街頭美味漸漸蛻變為文化符號。如今,瀘州美食以獨特的地域風味融入消費升級的浪潮,讓遠方游客為大快朵頤而來,也讓瀘州味道去往更廣闊的市場,成為這座城市遞出的一張鮮活名片。
在瀘州,夜晚的江風和霓虹燈下的美食很誘人。每當華燈初上,瀘州美食街和老街巷中便熱鬧起來,燒烤攤、盤炒攤點前人流漸密。店主的宗旨是:客不散,他能守候到天明,迎來送往間滿是誠意。
而在這火熱的煙火氣中,合江烤魚巧妙融合了江魚的鮮嫩與合江豆花的醇厚,穩穩佔據瀘州本土燒烤界的C位。
在合江,上百家的燒烤攤都有烤魚,但味道是否正宗,得問問本地人。“烤魚要外焦裡嫩,麻辣入味,焦到魚身上的小刺都是酥的。”合江人黃赟這樣推薦心頭好。
除了這道秘制的豆花烤魚,還有蔥花鯽魚、郵亭鯽魚、干燒魚、白水魚、糖醋魚、水煮魚、肥腸魚……吃法上拒絕千篇一律。客人還沒進店,店主就會大聲吆喝著“今天魚蛋多”,給客人推薦魚鮮的分量,稱斤或論份,沒有人能抵抗住細嫩鮮魚肉質與麻辣鮮香川味碰撞味蕾的誘惑,夜經濟在陣陣魚香中愈發紅火,為消費增添強勁的動力。
近年來,為進一步激發全市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塑造好瀘州文旅品牌形象,瀘州市全力打造多個文旅消費新場景和網紅打卡點,如今這些地方已成為市民、游客心中的新“寵兒”,點燃了酒城經濟增長的“新火花”。
“江在城中流淌,江城相依相融”,在瀘州江陽區的沱江邊,一條曾經的交通要道正悄然完成了從實用交通線到生態風景線的華麗轉身。
5月17日,以“幸福江陽裡·健康陪伴你”為主題的2025年江陽區錦繡沱江騎遇況場公路自行車賽鳴槍開賽。來自全國16個省份的近千名專業選手和騎行愛好者齊聚沱江之畔。
作為瀘州市首次舉辦的高規格自行車賽事,錦繡沱江騎游道給遠道而來的騎行愛好者們帶來了遠超預期的驚喜。“相比重慶那些起伏劇烈的騎行路段,Kaiyun官网 登录入口這裡的賽道平緩舒展,坡道也少了很多。”摘得男子組桂冠的周渝難掩興奮地說。“江水悠悠,綠樹成陰,在這裡騎行太愜意了。”成都的資深騎行愛好者文雯說,比賽結束后,早已被朋友種草的她正計劃著打卡沿途的特色美食。
從通車至今,這條路不斷升級,如今道路兩側已串聯起幾十家特色餐飲店,讓這裡除了專業騎游功能外,更成為瀘州家喻戶曉的“好吃嘴一條街”,無數次刷屏瀘州市民的朋友圈。
美食與騎游,僅僅是這條多功能道路上的兩大亮點。通過系統性升級改造,江陽區錦繡沱江騎游道已成功轉型為一條“以路覽風景、以景活產業”的復合型旅游通道,將騎游休閑、生態觀光、美食體驗等多元功能完美融合。整條道路精心規劃了煙火沱江段、江灘桂圓林段、沱江大回灣段、江韻酒城段等特色節點,每一段都獨具風情。
夏日炎炎,親水游玩始終是人們心照不宣的選擇。在水資源豐沛的瀘州,如何讓獨有的“涼”資源煥發活力,成為各區縣探索的焦點。
納溪區的水資源稟賦堪稱天賜厚愛——28.5公裡長江黃金水岸如綢帶繞城,138條溪流似銀鏈縱橫山野。黃龍湖、清溪河、鳳凰湖、山河明月·醉酒城等一眾親水景區早已張開熱情的懷抱,等待八方游客前來赴一場“冰火兩重天”的激情之約、快樂之旅。
“比想象中還要帶勁,絕對值得再來一次。”上周,游客劉宇琦特意帶著家人到黃龍湖體驗叢林漂流,玩罷便忍不住瘋狂點贊。
據了解,今年的黃龍湖漂流為游客准備了“全天候狂歡套餐”:漂流、露營燒烤、“潑水節”“燒烤啤酒音樂晚會”……系列活動輪番登場。再加上與周邊景區、民宿的聯動,一個集吃、住、游於一體的夏日“涼”資源全生態消費場景已然成形。
據了解,2024年,納溪區憑借水上經濟吸引游客150萬人次,其中市外游客佔比達43%﹔2025年,隨著黃龍湖漂流等項目的升級提質,水上經濟預計將帶來超10%的游客增長,旅游綜合收入有望突破5億元,讓“涼”資源真正點燃了“熱”經濟的引擎。
進入7月,合江晚熟荔枝迎來了採摘時節﹔古藺趕黃草進入了忙碌的採收季﹔敘永峰岩烏骨雞依舊熱銷……
合江荔枝、古藺趕黃草、敘永峰岩烏骨雞,瀘州這些耳熟能詳的土特產,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農產品地理標志是重要的農業知識產權和農業文化遺產,也是傳統農耕文明的重要體現。近年來,生長於瀘州這些區縣的“土特產”開始走出產區、走進市場,正成為地方特色產業發展“助推器”、農民增收致富的“金鑰匙”。
在G93合江高速路收費站附近,駕車路過合江的重慶市民張先生專門下道,來到附近的荔枝臨時交易市場,就想嘗嘗今年的合江荔枝。“我從江津過來,以前吃過合江荔枝,覺得味道很好,看到今年的合江荔枝上市了,就順便買點回去,給家人品嘗一下。”
進入7月中旬,合江荔枝正式開市。在合江縣的荔江、鳳鳴、大橋等荔枝種植區域,種植戶們都開始忙碌起來,場鎮街頭、公路邊上,新鮮的荔枝吸引了不少買家,其中不乏外地游客。
合江荔枝主栽品種包括大紅袍、陀緹、帶綠等,目前已被列為“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近年來,在地方政府引導和市場推動下,合江縣通過品種改良、技術推廣等措施,使荔枝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荔枝產業正成為帶動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今年全縣30.6萬畝荔枝園預計總產量將達6萬噸,創歷史新高。
盛夏7月,古藺縣黃荊老林深處,到處彌漫著濃郁的藥草清香,3000余畝趕黃草迎來了採摘季。
“這兩年,趕黃草的行情看好,種植面積也擴大了不少。”種植戶吳潔的臉上洋溢著滿足的笑容。這半畝多田的趕黃草,預計能給她帶來3000至4000元的收入。
種植基地採摘忙,位於黃荊鎮香楠壩的趕黃草加工廠內,鮮葉加工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當前收購價穩定在每斤6元左右,每日收購量輕鬆突破3萬斤。”收購商羅林說,隨著趕黃草採摘高峰臨近,日收購量將達到8萬斤左右。“去年總共收了160噸鮮葉,今年藥農們熱情更高,產量預計還會增長。”
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烏蒙山麓原始森林自然生長的趕黃草,是古藺縣的道地藥材,歷史悠久,不僅藥食兩用,更因其有解毒清熱、退黃化濕、活血散瘀、利水消腫功效而聞名。
2025年,黃荊鎮簽約趕黃草訂單已超1000畝,全鎮初步形成“育苗-種植-初加工-訂單銷售”產業鏈。近年來,古藺縣已建成趕黃草標准化示范基地2000畝、育苗基地建設20畝。引入南京同仁堂、古萃公司、肝蘇藥業、宏安藥業等龍頭企業,逐步向中上游轉移趕黃草特色產業效益,形成集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趕黃草產業鏈。成為帶動農戶增收、引領鄉村振的特色產業。
“這個雞場開了幾年,我家就吃了幾年的烏雞。不管是用來燉湯還是煎炒,都非常好吃,很多外地朋友都讓我帶給他們品嘗一下。”7月14日,敘永縣枧槽苗族鄉九龍村,羅慶華的養雞場裡,老客戶張亞又來買雞了。
峰岩烏骨雞在敘永已有300余年飼養歷史,2019年獲國家地理標志証明商標認証,是敘永縣唯一取得地理標志的畜禽品種。養殖過程中,烏骨雞採用純糧喂養與生態放養模式,以其黑色的羽毛、健美的外形和豐富的營養價值,被譽為“黑鳳凰”。
近年來,枧槽苗族鄉通過“公司+集體+個人”的發展模式,創建了峰岩烏骨雞現代農業園。消費者不僅可以到園區選購鮮活烏雞,還可以參加線上“領養一隻雞”活動,每月定時收到新鮮土雞蛋40至50枚。還可以通過手機預訂、網絡商場、電商直播下單訂購生鮮烏雞。目前,峰岩烏骨雞已遠銷內蒙古、浙江,甚至中國香港、澳門也有訂單。
近年來,枧槽苗族鄉發揮地域優勢,投資2000余萬元,建起了養殖基地和農特產品加工展銷體驗中心,年銷售額達到400萬元以上。
如今,枧槽苗族鄉已經擁有了集鹵雞、生鮮雞、檸檬雞爪制作到包裝的一體化深加工生產線,可實現從清洗、晾干、鹵制、放涼、抽真空、包裝、發貨的全流程。后續還將進行雞湯類料包、麻辣雞、口水雞等新品種的深加工研發和上線,可為當地參與養殖產業的村民實現年增收6萬元左右,帶動村民增收致富,讓黑鳳凰“孵”出一條富民產業。
杯盞間的酒意,是消費激活的歲月沉香﹔一條路、一片湖的升級蛻變,是消費鋪就的生活路途﹔餐盤裡的滋味,是消費串聯的人間煙火﹔果籃裡的甜糯,是消費滋養的日子甜頭。每一筆支付都在為生活“投票”,每一次消費都在為城市蓄能,它們以最實在的方式,讓一城煙火有了底氣。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