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

五问特朗普“对等关税”-Kaiyun
0512-65375586

专家风采EXPERTS

王磊医生

咨询热线

0512-65375586
地址:昆山市周市镇陆杨金茂路1130号5号楼
传真:0512-65375369

护牙知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护牙知识

五问特朗普“对等关税”

发布时间:2025-04-11 05:58:42 点击量:

  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Kaiyun平台 官方入口

五问特朗普“对等关税”

  北京时间2025年4月3日凌晨,特朗普政府酝酿已久的“对等关税”政策具体细则正式公布。这项以“公平贸易”为名的政策,实质是以“一刀切”逻辑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其核心逻辑是“你收我多少,我就收你多少”,覆盖所有贸易伙伴和商品类别。

  而最新签署的《以互惠关税规范进口,纠正导致美国年度商品贸易逆差巨大且持续的贸易做法》(也就是“对等关税”)中,对中国的“对等关税”税率为34%。

  对欧盟的关税为20%,对英国进口产品征收10%关税,对瑞士进口产品征收31%关税,对从印度进口的产品征收26%关税,对韩国产品征收25%关税,对日本进口产品征收24%关税,对泰国产品征收36%关税,对越南产品征收46%关税,对柬埔寨产品征收49%关税。

  今天,涌金君邀请长期从事国际经贸研究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陆菁登楼,拆解新政策的内核,探讨破局之道。

  以贸易伙伴国对美商品的关税税率和非关税壁垒为标准,对等调整美国进口关税。例如某国对美某商品征收10%关税,美国也将对该国同类商品征收10%关税。

  新政策一改美国自1934年以来90年一直坚持的“优惠关税促进自由贸易”的政策,宣称通过消除关税差异,纠正导致美国年商品贸易逆差超过8000亿美元的不公平贸易做法,重振美国制造业竞争力。

  根据美国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公布的原始计算公式,税率实际上是根据各国与美国贸易逆差程度设置的,其税率相当于各国对美货物贸易逆差与美国出口商品总额的比率。

  此次设定的对等关税税率,考虑了贸易伙伴国非关税壁垒以及国内增值税、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的情况,要求贸易伙伴国在制度层面实现完全对等。

  特朗普此项政策的实质,是以单边主义取代WTO多边框架,通过零和博弈思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其违背比较优势理论,世贸组织指出,这将破坏全球供应链稳定性,可能引发连锁性贸易战。数据显示,若全面实施可能导致全球贸易量萎缩8.7%(美国PIIE测算)。

  特朗普政府以“对等关税”名义推行保护主义,表面上试图缩减1万亿美元贸易逆差,非理性的经济政策实际代价可能远超预期。

  美国消费者面临通胀压力,全球贸易网络和产业链被迫承担重构成本,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增长困境。此举或将加速“去全球化”进程,削弱多边贸易体系,损害包括美国在内的全球经济稳定性。

  “对等关税”行政令,将通过提高关税重塑全球贸易格局,其代价将主要由以下三方承担:

  首先是生活成本增加,因关税是间接税,制成品10%的“最低基准关税”以及逆差较大的国家征收更高关税,将直接推高进口商品零售价格,如中国出口美国的鞋类占美国40%、玩具和体育用品占74.5%。其次是部分商品短缺。美国2024年平均关税仅2.3%,进口额达3.36万亿美元,关税骤增可能导致短期内国际供应链调整滞后,国内商品价格波动将会加剧,进一步挤压普通家庭预算。

  二是跨国公司离岸外包和全球贸易网络将遭遇重大冲击,全球产业链被迫重构与效率损失。

  全球产业链高度依赖跨国分工,诸多产业都依赖全球跨国协作。新关税迫使跨国企业为规避成本重新布局供应链,但显然短期内难以找到替代来源,这将导致生产效率下降。

  各国即将出台的报复性措施也将引发重大的连锁反应,加剧2025年世界经济恶化:加拿大、巴西等国已表示将采取反制措施(如诉诸WTO或加征报复性关税)。

  “以牙还牙”式的贸易战,势必引发全球关税壁垒升级,实质上的经济脱钩解耦。

  如市场准入受限,发展中国家(如巴西)依赖对美出口初级产品或低附加值商品,高关税将直接打击其外汇收入。

  同时,结构性劣势将加剧。行政令提及“贸易伙伴压制国内工资和消费的经济政策”(如增值税差异),实则为针对发展中国家政策工具的压制。这些国家缺乏技术和资本优势,难以通过产业升级对冲关税冲击,可能导致经济增速放缓甚至债务危机。

  短期内,企业需以“规避+对冲”为核心,通过市场分散、供应链转移和金融工具缓冲冲击。

  长期则需转向“技术+内需+规则”三位一体战略,构建不可替代的竞争力和抗风险韧性。政府与企业的协同(如政策支持、行业联盟)将是破局关键。

  针对美国可能加征的高额关税,结合当前政策动向和行业实践,中国外贸企业近期可以考虑:

  尽管美国市场利润率较高,为规避风险,可多元开拓新兴市场,重点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如东盟、中东)、RCEP成员国(如日韩、澳大利亚)及拉美市场,降低对美出口依赖。2024年,中国与东盟贸易额同比增长9.2%,足见供应链转移潜力显著。

  例如利用RCEP优惠关税在东南亚布局生产或转口贸易,规避直接对美出口壁垒。精准把握美墨加协定的原产地规则,进行供应链调整。美国贸易伙伴国建厂规避关税,可继续考虑在墨西哥、加拿大和韩国设立生产基地,利用协定关税税率出口到美国市场,但关键在于把握协定原产地规则“区域含量标准”。

  关税政策后,美元贬值风险加剧,企业可以考虑各种衍生品对冲工具,如使用远期结售汇、外汇期权等工具锁定汇率风险,2025年一季度企业套保比例已升至78.8%。

  四是企业可选择海外贸易结算币种多元化,回归人民币跨境结算(如与俄罗斯、中东能源贸易),或采用欧元、日元等非美元货币计价。

  问:浙江是外贸大省,在2018年以来的上一轮贸易摩擦中,浙江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在您看来,面对这一轮更大规模的关税冲击,在应对上,政策端和企业端应该注意哪些变与不变?

  关税壁垒高企、汇率风险加剧背景下,浙江企业“走出去”绕道第三国,如墨西哥、越南和印尼加工、转口至美国市场的模式被封堵。

  目前的选择有两种,一是曲线入美与直接出口成本的比较,对市场策略进行调整。

  二是第三国投资与在美直接投资相比较,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市场,在美销售利润较高的情况下,可以考虑对美直接投资,研判美国公布的此次征税的HS八位码目录,若中间产品不在此目录上,可以考虑直接在美国建厂,深度融入美国本土供应链。

  问:特朗普4月2日同时签署了另一份文件,《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成阿片类药物供应链适用于低价值进口的关税的进一步修正案》,它将产生什么影响?

  具体内容是,针对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低价值商品(通常指单件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包裹,常见于跨境电商直邮模式),在现有关税基础上加征10%的额外关税。可能取消或收紧原有针对低价值商品的免税优惠政策(如美国“最低免税额”制度)。针对品类实际执行中可能扩大至全品类,尤其是跨境电商高频品类(如服装、电子产品、家居用品等)。具体执行时间为美东时间5月2日。

  10%的关税将直接转嫁至商品成本,中小卖家利润空间被压缩,被迫提价或降低服务质量(如物流速度)。对于一些价格敏感型商品来说销量会受到影响,而低附加值商品(如日用品、服饰)冲击显著。

  低价值商品原本通过“简化申报”快速通关,加税后需更复杂的报关流程,增加清关时间和成本。部分电商平台可能要求卖家提供更详细的商品成分证明(如芬太尼相关化工品),导致供应链溯源成本上升。

  直邮模式将逐步由海外仓模式替代,依赖小额包裹直邮的卖家可能转向海外仓备货,以规避单件关税,但需承担更高的库存风险和资金压力。

  跨境电商供应链随之或将面临全链条调整:部分企业可能将生产转移至东南亚或墨西哥,利用第三国原产地规避关税。

  此外,还需要考虑中国政府的反制措施与美元汇率风险。跨境支付和跨境数据流动规则或许将是我们后续反制的重点,这也意味着,数字贸易平台企业的运营成本会大幅提升。

 

咨询热线:0512-65375586
站点分享:
友情链接:
电话:0512-65375586
传真:0512-65375369
地址:昆山市周市镇陆杨金茂路1130号5号楼
Copyright © 2024 Kaiyun科技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号:苏ICP备2020064518号